“还记得刚来新西兰时,我英语口语不好,时常想家,一度难以适应,如今一切已经不一样了。”王涵博是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高中时便到新西兰求学。经过6年的成长,如今的王涵博不仅是葡萄栽培与葡萄酒酿造科学专业的优秀学子,也积极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向当地师友及民众讲述中国故事。
“面对语言障碍,父亲鼓励我要大胆和别人交流。我也不想逃避困难,于是努力练习英语口语,积极认识新朋友,踏出舒适区。”王涵博坦言,这个过程有不少压力,但坚持一段时间后,情况就变得豁然开朗。“高中班里,中国留学生不多,与本地学生沟通是必备技能。我发现,勇敢说英语能收到正向反馈,不仅提升了自信,还收获了不少外国朋友,融入了当地生活。”
“高中最后一年,面临选专业的问题。当时,我陷入了迷茫,不知自己对什么方向感兴趣,而又不愿意随波逐流,选不喜欢的专业。”王涵博说,最终与葡萄酒酿造专业结缘得益于一个契机。“我居住的城市霍克斯湾是新西兰第二大葡萄酒产区,在我就读的高中附近有不少葡萄酒庄。有一天,我前去参观其中一家,当时就对葡萄酒酿造的过程产生了好奇,想知道怎么把葡萄酿成不同风味的酒、背后的工艺技术有哪些等。我认为有兴趣才有足够的学习自驱力,于是我决定大学专业就选择这个方向。”
进入大学后,王涵博一头扎进了专业学习,“成为一名葡萄酒酿酒师的学习历程不仅是在课堂上,更要在大量的行业实践中。从第一天起,我们便着手制作自己的第一瓶葡萄酒”。
在东部理工学院求学的第一年,王涵博参加了当地举办的一次葡萄酒酿造比赛,凭借自己酿造的一瓶葡萄酒收获了铜牌。“当时,我还处在边实践边摸索的状态,原本对比赛结果并无很多期待,没想到后来得到了奖牌,我很开心。”
在东部理工学院求学的第二年,王涵博获得了位于霍克斯湾的一家知名酿酒厂的实践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真实且深入的行业实操经历更加激发了他对葡萄酒酿造的热情和兴趣,也让他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学习之余,王涵博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不久前,新西兰教育国际推广局启动了一轮面向国际留学生的活动,邀请了8名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的留学生携手著名毛利时装设计师推出独特的毕业礼袍,并在活动中分享他们在新西兰学习生活的见闻与独特文化体验,王涵博作为中国留学生代表参与了活动。
“我得知活动消息后就跃跃欲试。”在高中时,王涵博上过学校的设计课,这类创意活动很吸引他。与此同时,还能在设计中展现中国文化元素,这让他觉得很有意义。学校老师也鼓励他参与,最终,王涵博填写了报名信息。经过筛选,他凭借出色的履历获得了这个机会。
“设计毕业礼袍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王涵博兴致勃勃地说,“在设计时,我在想有什么元素能够表达我的创意,又能体现中国文化、展现赏心悦目的美。我首先想到用阶梯图案,它象征着我一路求学、不断进步的过程。在选择礼袍底色时,我选的是黑色,旨在代表学术的权威。在花纹颜色选择上,我选的是黄色与红色,一方面考虑到中式传统的色调,一方面,黄色象征着希望,红色象征着我的抱负和努力的态度。”
临近毕业,王涵博拿到了意向酒庄的工作录取信。“这一路的留学经历让我收获良多,我不仅找到了喜欢做的事,也变得更加独立勇敢。新西兰的风光很美,我还想去南岛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酒庄有什么不一样。我会充分利用在新西兰学习、生活的机会,实现成为一名酿酒师的梦想。”(本报记者 周姝芸)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联系。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