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日前,在山东省外国留学生中华经典诵吟大赛上,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尼沙特的诗词朗诵获得了评委的点赞。平日里,尼沙特喜欢写汉字、诵读古诗,经常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介绍中国诗词、国画和书法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共有外国留学生800余名,他们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中华经典诗词诵读吟唱比赛”“文化学堂”“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等活动,学校还推出了“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和中国传统节日特色活动,让留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技艺。
传统文化成了“宝藏课程”
“看看我这个‘福’字写得怎么样?”提起毛笔,吴芃有模有样地在纸上笔走龙蛇。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吴芃已来中国学习一年多了,上学期修过中文课程,这学期又选择了中国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课。吴芃说,来中国留学最初只想体验风景,现在却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着了迷。
俄罗斯留学生妮咖在这个学期参加了扎染课程。在课堂上,她和同学们尝试了穿针引线、手工染色、漂洗晾晒等扎染作品制作过程。
“我主修工程专业,接触传统工艺的机会很少,这堂扎染体验课让我对中国文化更加感兴趣了。”妮咖说。
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为留学生开设了插花剪纸、品茶习字、吟诗作画等实践课,扎染课程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课之一。课程一开,便成了留学生扎堆报名的“宝藏课程”。
“之前,我们针对留学生开设了《中国语言文化》《中国概况》等通识课。近年来,学校完善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邀请10余位校内有艺术特长的老师进驻课堂,开设10多门中国传统文化公共选修课。”山东科技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范志坚介绍。
更多文化使者走出校园
坐落于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镇的北茶之源文化体验中心,是山东科技大学2021年10月设立的留学生茶文化研学基地。一年多来,学校已组织120多名留学生陆续来到这里,学习体验中国茶文化。
“像这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10余次。”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孙鹤汀介绍。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创新推出“课堂+基地”教育模式,形成了“构建一套课程体系、打造一批研学基地,传承一项特色技艺”的留学生教育思路,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爱华”的外国留学生。
今年6月,茂腔非遗传承人王本宏多了一个身份——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德育导师。在中国戏曲研学基地,王本宏通过戏曲体验、戏曲赏析等形式,与“洋学生”一起唱起了传统戏曲。
“不论是有魅力的戏曲,还是其他中国文化,都深深地吸引着我。”来自也门的留学生伯克表示,通过体验茂腔等传统戏曲形式,对中国文化有了更美好的印象并激发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
“近5年,山东科技大学有300余名外国留学生学成回国,这些学生成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介绍,尝试“课堂+基地”的留学生特色培养方式,实现了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研学基地建设的有机融合。留学生作为文化使者,有助于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刘 峣 韩洪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联系。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