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3天的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12日在北京闭幕,与会专家学者就互联网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话题进行了研讨。大会期间,一系列以移动物联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亮相...
为期3天的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12日在北京闭幕,与会专家学者就互联网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话题进行了研讨。大会期间,一系列以移动物联为核心的科技成果亮相, 可能引发的安全风险成为业内专家交流的焦点之一。
有专家表示,人工智能总体上由数据驱动,没有数据,它无法进行配对训练、识别、预测,人们也享受不到它提供的精准、智慧的服务。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被收集、被分析,信息泄露的风险随之增加。
网络安全专家王琦说,近年来,人工智能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在安全性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环节出现漏洞,都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例如,攻击者通过入侵人脸识别系统并控制系统管理端,就能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层逻辑漏洞,攻破安防系统。如果只注重发展而忽略安全基石,人工智能或将重演网络安全中频出的恶性事件。”
专家认为,技术更新迭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牺牲隐私权为代价。人们应该思考,未来智慧生活中如何实现高度智能化与高度隐私安全的兼得。同时,应当看到,人工智能并非隐私保护的天敌。利用得当,它能成为保护隐私的利器。
比如,基于行为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快速检测出恶意软件,通过机器学习还能及时检测异常网络流量行为,预警黑客入侵,从而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
腾讯安全技术专家王佳斌说,人工智能为当下的移动安全提供了策略与规则,应用人工智能是大趋势。对于防御方而言,用人工智能进行训练,能达到较好的反病毒效果。

